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读后感

《如画》读后感

时间:2023-06-20 23:08:26
《如画》读后感

《如画》读后感

《如画》读后感1

徐玲曾经以“流动的花朵”为题创作过一部小说,讲述那些跟随务工父母进城,被城里人歧视,但努力想做“本地人”的儿童的故事。时隔数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主题开始从“逃离”变为“归来”,而徐玲对农村儿童的“家园”问题,也拓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形成了又一部关注农村儿童的重要作品《如画》。

“如画”既是书名,也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江山如画”与小女孩美善人格“如画”意象的重叠,深刻地映现出徐玲纯正的儿童本位观与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理想主义情怀。由于对童年问题的持续关注,徐玲一直在不断扩容她的儿童文学价值视野。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家庭”走向“家园”,这是她新近对儿童文学价值本位的开拓。

故事讲述了如画跟随爸爸从城里返回乡下的过程。爸爸的创业道路虽然艰难坎坷,但他用勤劳的双手实现着重建家园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系列成人形象贯穿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以支教身份来到银树谷的郝校长,为了将贫穷落后的银树谷变得富裕文明,来了就没有离开;从北京来的画家,用艺术的慧眼与五彩的画笔绘制出既有传统、又有自然的生态银树谷;还有小林书记,以及从城里来的房东爷爷奶奶等。正是这些具有高尚品格的成人的存在,才有了如画、如歌、大槐等新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能。在儿童文学中,成人形象是儿童形象的逻辑前提,徐玲对新成人形象的创建,既是她自我人生价 ……此处隐藏2142个字……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绿色融入生活。我非常愿意生活在“江山如画”中所描写的环境里,我们人类愿意认真的保护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将会是我们所期盼的乐园!

《如画》读后感5

《如画》以一个女孩的视角描写了从城市到乡村的许多小故事,主人公女孩如画随父母从遥远的银树谷,来到江海城,她本以为她会永远生活在这里。可是,有一天,她的爸爸要带她回到家乡,让妈妈和哥哥留在江海城……

初到乡村的如画还念念不忘那远在天边的江海城,可过了1年,她喜欢上了银树谷村,还热爱这里的一切。观看这本书,作者通过一部作品,即将“流动的花朵”与“留守儿童”两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和“城市幸福”与“乡村幸福”两种并行不相悖的人类追求完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我更加了解了乡村的美。

是城市好还是乡村好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读了《如画》这本书,我才明白了。城市和农村各有各的好处,我更喜欢乡村,尤其是这本书上的乡村,作者把描写的像银色的姑娘,银色的树叶,银色的房屋,到处都是银色的。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主人公如画见证了银树谷村的变化与发展。从冷清到热闹,从狭窄到宽阔,从黑暗到明亮,从贫穷到富有,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有人说,农村生活是很苦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直到读了《如画》,我才明白了,原来农村生活并没有那么艰苦,反而更加快乐,更加自由。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木,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田园风景画。

读了《如画》,我真正明白了“城市幸福”与“乡村幸福”的差别所在,城市虽比乡村好,但乡村也有自己的特点,《如画》这本书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读了《如画》我知道了乡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一点都不比城市差,正是有了这本书,我才改变了对乡村的看法!

《《如画》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